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第3/3页)
的变法案例,也给卫鞅带来了不少启发。 卫鞅在魏国为官时,也曾反复思考过李悝与吴起的成败得失。 而后,卫鞅得出了结论,法令固然重要,人也同样重要。 再正确的法令,若没有能够将它维持下去的国君,照样无用。 基于这种种考量,卫鞅并不准备一见到秦公,就向秦公说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打算先好好试探一下这位秦公,看看这位秦公究竟是不是能够与他共事之人。 卫鞅一路来到了栎阳,这是如今秦国的国都。 在过去长达三百年的时光中,秦国都以雍城为都,直至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为求“北却戎狄,东通三晋”,便将都城迁到了栎阳。 栎阳是一座新兴的都城,不如临淄繁华,不如大梁气派,但在卫鞅眼中,这座城池却与苦穷的秦国一样,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与卫鞅不同,一些士子才来到秦国,便不由嘀咕了起来。 这秦国也太穷了吧?就算他们能够在秦国获得高官厚禄,也没有地方可供他们消费啊。 一时之间,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但不管怎么说,来都来了,他们准备先见秦国国君一面,再做打算。 嬴渠梁在听说入秦士子多达三四百人之时,颇为惊喜。 他对身边的宠臣景监说道:“这么多人中,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达到一半,寡人若能将这些人留下来,何愁我秦国不兴?” 不过,嬴渠梁也知道,如今有本事的人不少,人家却不一定愿意留在他的秦国。能够留下多少人,既要看他这个秦国国君的表现,也要看对方与秦国的契合度。 景监道:“君上如此诚心求才,必能觅得良才,为君上出计强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