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六国卑秦,天降大军_第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第2/3页)

性,令他们努力在田间劳作,令他们上战场时不畏生死。

    对于卫鞅而言,为秦国找到一条出路不是难事,难点在于,这位重金求才的秦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位秦公能否如他所言,虚心接受底下士子的谏言?当变法面临重重阻碍之时,这位秦公又能否坚持到底?

    卫鞅是从魏国来的。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执政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这一次变法,使魏国国力强大了起来,也给卫鞅提供了不少经验。

    卫鞅在入秦之时,怀中就揣着李悝变法时所著的《法经》。

    随后,在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执政时期,远在南边的楚悼王也感觉到了来自三晋之地的威胁,以及楚国内政的种种弊政。

    这时的楚国,早已不是春秋时期那个可以对着别人说打就打,被人声讨就说一句“我蛮夷也”,怼得别人哑口无言的楚国了1。

    因为分封制在楚地的盛行,楚国俨然成为了一个缩小版的周王朝,看似强盛,实则一盘散沙。

    楚王仅仅是个还有些实权的“周天子”罢了。别看楚国那么大块地,兵多将广,真要跟三晋之地对上了,楚国可不见得能够讨到便宜。

    为了重新让楚国强大起来,楚悼王不惜重金将吴起从魏国挖了过去,任用吴起为楚国令尹,展开了一次浩浩荡荡的变法行动。

    这次变法,的确让老旧的楚国重新呈现出蒸蒸日上之景。可惜,变法终究失败了。

    楚悼王生前坚持吴起的法令,却管不到身后事。他一死,主持变法的吴起便被楚国老氏族们射杀在他的灵柩前。

    他的继任者楚肃王没能抵挡住来自旧势力的反扑。最终,吴起与楚悼王所变之法尽皆被废。

    这一成功,一失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