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1章 (第2/3页)
选官之制,以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一切皆凭真才实学,哪怕寒门学子亦可与这些世家子同朝为官,这更是触了那些世家眉头。 他们给予楚霁的第一个反击,便是集体罢考。 这个思路本应当是正确的。 世家之中,纨绔之辈固然不在少数。 可是整个胶州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也就是说,那些掌握了知识技能的,绝大多数也都出自世家。 若是他们全都罢考,莫说是按照楚霁的想法进行三次选拔层层筛选了,只怕是参加院试的人都凑不齐。 到最后,楚霁必定是要亲自登门赔罪,才能勉强得到他们的“原谅”。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楚霁手里手里握着能号令天下学子的重要筹码——卓询之。 卓询之在沧州并担任主考官一事自然不能暴露,否则还不得引起蔡旷的打击报复? 可卓询之却还有个独子,卓范。 早在周珩起兵前,卓范便收到了楚霁的传信。 按照信中指示,他迅速行动起来,向赵协请命,要到沧州来当钦差。 他只说父亲在前往沧州赈灾途中下落不明,自己应当接过父亲的衣钵,完成父亲的未竟之责,以表对陛下的忠心。 赵协本就烦透了卓家人,想都不想便同意了此事。 科举一事传出之后,世家纷纷闹出罢考一事,衙门口报名参加科考之人果然寥寥无几。 可还没等他们得意几天,卓范的出现便叫他们惊掉了下巴。 明面上,楚霁便让卓范主理此事。 天下学子本就为了卓询之失踪一事痛心疾首,一听说他唯一仅存的骨血在沧州之时,便全迫不及待地奔赴沧州。 早听闻卓范最得卓询之真传,不能聆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