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46节 (第7/8页)
但部分仍可由形见意,符合古造字之法,书写却更为简单。” 嬴政颔首,若有所思。李斯似有所感,但皇帝未曾开口,他不敢多做揣测,拱手退下。 太极宫。 李世民敲击着面前的桌案,忽然开口:“褚卿,你以为这篇文章如何?” 褚遂良闻声上前,由于出身原因,他略通文史,幸蒙皇恩,担任起居郎,录记天子言行。圣上雅爱词章,他们君臣偶有谈诗之对,此时听到问话,他不敢怠慢,答道: “回陛下,此文似为俚俗之语,文句之间却仍有典雅之意,和我等文章截然不同,想必便是后世所谓‘新文学’。” “不只是文学新,”李世民道,“褚卿仿过他们的文字吧?” 褚遂良拱手而拜:“臣惶恐。” 李世民不甚在意地摆摆手:“从秦篆至今,文字多有精简,后世的文字想必也是精简过的吧!如此简易,若以此种文字,书新文学、传新思想,褚卿以为如何?” 褚遂良神情一滞,忽然觉得后背有些冒汗。见他这样,李世民反倒是笑了: “简明意味着易学,后世确有不少可借鉴之处。以众卿所上奏疏为例,若是俱如这后世文章一般,朕批阅的时辰,可是大大减半咯!” 时下文风多承齐梁、前隋,连篇累牍,华而不实,写半天到不了机要之处,一份奏疏便要花不少时间。即使他已然有令,变化却仍然不大。天知道他每天在文辞繁富的奏章里要提炼出事件来有多困难,就不能写简单一点吗? 李世民腹诽两句,开始考虑是否让朝臣也学一学这后世行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