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身世之谜 (第2/5页)
我见到咱们的老乡翰林供奉李白了!此人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白衣飘飘,风度翩翩。更难得是,此人才华横溢,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难怪人都称他‘谪仙人’。” 黄震一笑,一边切着卤味一边道:“说起李白,他和咱们川帮也有一段渊源。” 白复大奇,催促黄震说来听听。 李白幼年长在四川江油青莲。少年李白在这里读书学剑,并喜欢道术,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正是李白当时行踪的写照。 其实,学道后来成为李白求取功名受挫时最好的安慰剂。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时,他就会躲进“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的道家梦境中,得到真正的沉酣和宽慰。 李白继续闷头读书,到了二十四岁时,李白也打过架,杀过人,这些他也是不避讳的,像后来他写给陆调的诗,回忆当年“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嚇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的事情,确实是打架斗殴的经历。据李白的“粉丝”魏万讲,他曾经“手刃数人”, 在川帮的庇护下,李白没有被追杀。躲出巴蜀。 他决定出川去游历一番,长长见识,求取功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一首诗,就是一幅绝好的少年李白出蜀图,当时的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