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悬剑传_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国隐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国隐患 (第4/4页)

上,共同开创了开元盛世!

    但是,这些宰相也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他们只会劝说陛下节省财政开支,却不会帮助朝廷增加财税收入。因为他们深知,增加税负,就意味着盘剥百姓。这是熟读孔孟之学的贤相们断不能为的。

    而精减官僚机构,减少军事行动这类节省财政开支的行为,随着大唐的兴盛,陛下开疆拓土的雄心,节流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所以,对朝廷财政来说,最重要的是开源!

    天宝年间,每年平均的财政收入大约是: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绢七百四十万匹,绵一百八十余万屯,布一千零三十五余万端。这些钱粮远不够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更别说扬我国威、征伐四夷,虽远必诛了。

    于是,另一批懂得弄钱敛财的“能臣干吏”,便进入了陛下的视野:

    宰相裴耀卿、监察御史宇文融、水陆转运使韦坚、太府卿杨崇礼之子杨慎矜、户口色役使王鉷、宰相李林甫……

    在我看来,除裴耀卿之外,其余每一位,都是让帝国财政饮鸩止渴、走向悬崖之臣。他们为了得到圣上的恩宠,不惜盘剥地方、压榨民间,更重要的是彻底破坏了朝廷正规的财政系统。

    随着吐蕃在西部的崛起、北方边事的紧张,大唐的财政已经养不起边关的军队。

    圣上不得不设立节度使,把边关的军权、财权、行政权授予同一个人,让其自己想办法养活军队,备战打仗。大明终始的蜀山悬剑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