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568节 (第4/7页)
金沙,消息传到慈溪耳朵里,她就把这地方改成了自己的私产,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胭脂沟的原名,只用胭脂沟代称。 而兴隆沟的金矿,也早在清朝就已经开采了。 任何产金子的地方,都上演过各种充满血泪的故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兴隆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长有十六里,宽四里地,里面同样盛产金沙。 就这么一段地方,哪怕有金矿局管理着,里面依然有一百多户淘金者常驻。这些人基本都是民国初年或者伪满时期的闯关东的人或是后代。 当然还有很多怀揣着发财梦的人不断涌入,在周边扎下窝棚。 这么多年下来,依旧热闹。 金矿局圈定的范围内,机器轰鸣,淘金工人不断地忙碌着。 而在外面,废弃的矿渣有人在架着机器继续粉碎筛选,有人在下游的河沟中淘选。 一路看过去,处处都是人,大部分都佝偻着,这是常年弯腰蹲在水边或是干脆站在水中形成的。 即使如此,依旧停不下他们往淘金用的木簸箕里盛上一蓬沙土,浸入溪水中,左摇右晃的节奏。 木簸箕和水面应和,弄得啪啪响,伴随着一圈圈荡漾出去的涟漪。 淘洗一阵,指头扒拉着簸箕底细细看看,然后扒拉掉多余的砂石,重复数遍后,将里面的仅剩的指头都很难捏起的细微黄色细末倒在一旁的盆子里装着。 每个人的cao作都一样,只是快慢不已而已。 五人走走看看,张韶峰看着那一张张黑红的脸,被水泡得发白发皱的手微微摇了摇头,小声问道:“老五啊,就这么一丁点,这一天下来能淘出多少啊,塞牙缝都不够吧?” “咱们也这么干的话,怕是还不如进山找着灰狗子打赚钱多。”梁康波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