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229节 (第2/7页)
说棒槌成精,声音大了会吓跑,这是大伙都不说话的原因之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说话容易分心,做不好事儿,而且说话声容易招来野兽。 这是一项非常细致,且需要很有耐性的事儿,专注才能有更好的发现。 早上马匹都喂过,元宝它们也吃饱,帐篷这里倒也不需要人留人看守,而且,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以蒋泽伟的腿脚,也寻不出多远。 所以,本被安排负责端锅(做饭)的陈秀清,也能参与进来。 通常来说,寻找棒槌的地方,就以宿营的地方为中心点,每天换着方向搜寻。 压山的时候,一帮人要排开阵式,叫排棍儿,按顺序排成一排。 把头居中,为头棍儿,是最有经验的人,负责队伍的走向和发号施令、把握搜寻节奏。 排在中间的为腰棍儿,一般为初把郎(新手)。 排在两边的则为边棍儿,这也需要有经验的人,以便兜住队伍,防止走散。 这队伍排好后,人与人之间,相距丈许,每个人都在一丈的跨度间呈之字形缓慢寻找,相互之间的索宝棍,甚至能碰触到一起。 放山人讲究“宁落一座山,不落一块砖”。讲的就是仔细的搜索。 想着到处乱跑碰运气,可没有选定的地方仔细搜索来得实在,当然,这相当考验把头的水平。 吃饱饭后,蒋泽伟对人手做了安排:“清子和赵家爷们,你们俩为腰棍,吕律和康波为边棍!” 说这话的时候,蒋泽伟扫了几人一眼,目光落到吕律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