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第一太子 第22节 (第3/9页)
会传播得这么快? “我知道二哥为承乾着想,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得到长孙氏的肯定,李世民满意了,重新聊起李元吉:“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年跟后宫走得越来越近,尽学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技俩。赔个礼还带心眼子。整得跟后宫争宠的妃子似的,小家子气,毫无大丈夫做派。” 吐槽完,又想起李承乾,叹道:“我那天听到他跟行检说话,似乎真觉得只要对方给得多,什么都能抛却,半点坚持都无。不行,我得跟陆德明他们说说,好好教教,把他这想法扭过来。” 于是数日后,李承乾屁颠屁颠去上课,在课堂上又听三位先生讲了一堆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 这故事他梦里也听过,可太熟悉了。 故事讲完,于志宁微笑着和蔼询问:“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是的,两位。还有一位便是裴行俭。自打李世民将其正式认为义子后,就将他送来与李承乾一起读书。此前他前往北邙山祭拜先人,落了学业,如今归来自然要奋起赶上。 与李承乾不同,若说李承乾是“班上的刺头”,那裴行俭无疑是老师们心目中的乖巧好学生。 听闻先生问话,裴行俭当即站起回答:“先生曾教孟子,其曰: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今日故事亦是如此。” 于志宁笑着点头,十分满意,又看向李承乾,眼中饱含期待,还夹杂着几分鼓励。 李承乾言道:“我觉得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五斗米太少了。” 于志宁顿住,笑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