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5 (第3/4页)
1940年小年之前,柳随风带团抵达彭水,被安排住进当地一个富户空置出来的私宅。私宅附近,也都是些殷实人家的宅院,其中好几户因战事举家搬迁,一座座的空着,被萧开雁征用了来给军官作临时住处。军队到达彭水的那一天,冬雨淅沥,一团团灰云挤在天边,映出前方彭水点点灯火,暖心耀眼。车轱辘溅着泥水,一路颠簸哧哗,颠到近晚,终于由市镇东北上到一条宽道。道旁三五户门头上,悬着为小年新挂上的灯笼,红得朦胧暧昧,在湿寒的夜雨里飘摇。柳随风握着手杖,隔着车窗去看那灯笼,窗玻璃上的水渍泥点打花光亮,将他半张脸都投的喑哑昏红。他们到彭水了——又是一地,又是个新的地方。每到一地,住进什么屋,遇见什么人,造下什么业,改变什么事;从这地到那地,从这群人到那一群人,从苏州的小扒手到彭水的柳团长,中间是一段崎岖而漫长的路。曾经满怀憧憬的,无可挽回地破灭;曾经没有预料的,在心上刻下深痕。事到如今,柳五想法全无——他不后悔,只是感受到某种愚弄;这种被愚弄感盘旋不去,让他生平第一次觉出生命的虚妄。同时他又知觉自己日益渴望某些东西,在归义的硝烟炮火中、在重庆那一眼望到头的糜烂里——他就已经在渴望某些东西了。或者,还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脏兮兮地窝在苏州街头,望见那些被爸爸抱在怀里吃糖人的小男孩时就已经在渴望什么东西了。但他不会表达出这种渴望,甚至他会耻于自己对那些生出的羡慕;他模模糊糊地感到,除非以后能有人给他加倍的、多达几十倍、几百倍的补偿,否则他会一辈子都像个饥饿的乞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