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见 (第2/6页)
有为武将偏袒之意。 张鹤龄作为外戚,头上顶着武职,为武将说话本无可厚非,但这却让在场的文臣心生不满。哦,宋朝公认弱是因为军事弱,军事弱那定是武将和士兵的责任,与我等文臣何干? 左都御史闵圭起身道:“臣并不认同寿宁侯的说法。” 朱祐樘看着闵圭:“闵少保有何见地?” 闵圭道:“臣以为,宋朝之弱,在于天险尽失,儿皇将燕云之地拱手让辽,其后西夏窃取甘陕之地,使我华夏边境无险可守,女真骑兵大举南下,且天子不能戍边,一味退让,使得中原腹心之地沦亡过半。” “到南宋时,虽有大江天险阻隔胡虏,然胡虏之兵锋日盛,而宋廷朝中有jianian党贪图富贵,以至国祚不保。但有贤德之臣,以东南一隅为凭靠,与胡虏殊死抗争一百五十余年,为我华夏民族留存骨血……” 从张鹤龄的角度,他并不想为宋朝的武将开脱,但他知道的论点就这么些,只能如此说。 而站在闵圭的立场,阐明宋朝是因失去天险而无法抵御金人之外,还颂扬至死不渝的文天祥、陆秀夫等文臣的气节。 闵圭的话,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连朱祐樘都沉思着点了点头。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还是赞同闵圭的意见更多一些。 因为皇帝需要警惕的是掌握兵权的武将,重文轻武在所难免。而且天下太平,就要靠文臣来治国,绝对不能打击文臣的积极性。说宋朝重文轻武,难道大明朝就没有?只是大明朝当前重文轻武尚未有宋朝那么严重而已。 大殿里正在激烈探讨宋亡的教训,有个小家伙却从弘治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