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四二七章 状元卷和榜眼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二七章 状元卷和榜眼卷 (第2/6页)

坏规则。

    “这篇文章,朕觉得不错。”

    天子突然拿起一份卷子,抬头看着在场之人,“众卿以为呢?”

    在场的殿试读卷官尽皆面面相觑,这份卷子昨日里已为人所探讨了不下数次,其中文章之老辣就连那些老翰林都不及。其中提议很符合君王的利益和想法,简直是为皇帝御民所量身定制。

    通常来说,皇帝是最喜欢这种“体察上意”而且能为帝王“分忧解难”的臣子。

    嫉妒心重的大臣难免会想:“文章不拍马屁,却件件说得合乎上意。这种人将来到了朝廷,必会成为大敌,就算不能阻碍他进入前四,也不能让他列于三甲进入翰林院。”

    大理寺卿王轼走出来行礼道:“臣以为,这篇文章过于浮华。所提之事……皆都颇费周折,恐非做实事之人!”

    不管好不好,先给他扣上一顶大帽子。

    皇帝不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吗?我就先唱反调,说他不切实际,这种人是在变相地溜须拍马,我得把他给揭穿了,让皇帝知道此人的嘴脸。

    但王轼的话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其实在皇帝出制诰之时,在场的众殿试阅卷官就在想一个问题,若把自己放到殿试考生的位置上,应该以怎样的文章来作答?

    尤其是最后一题。涉及到大明朝礼乐之治的内容,如何能为皇帝分忧,让皇帝不用为大明朝礼乐之治不及尧舜禹三代而感到惋惜?

    包括内阁首辅刘健在内,在深思熟虑之后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种文章想侃侃而谈容易,真正要说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