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一章 娃娃脸的权臣 (第2/5页)
初入榜时英姿,围观的人不由悠然神往。 此时有人过来。不耐烦道:“不是监生的,趁着晌午之前出去,这里不是普通学子驻足之地。” 很显然,这人也是新来的。因为他手里拿着笔墨纸砚,显然要参加入学考试。此人将沈溪当作是来参观的考生,因为沈溪脸上稚气未脱,穿着也极为俭朴,并不像能获取监生资格之人。 沈溪只是看了此人一眼。旁边苏通面色则有些羞愧。 “知道今日的考校需要考核些什么?”那新监生还没来得及耀武扬威,旁边就有认识的人主动过去打招呼,他也就没心思搭理沈溪和苏通了。 沈溪道:“苏兄毋庸挂怀,一个举人,总比监生来得实在。” 之前已经交代过,明朝国子监监生,从正途来说,大致可分为“举监”、“贡监”和“荫监”,再加上景泰年间开始的“例监”。 监生等同于秀才,无论之前是否有功名。只要入监之后,就可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即便是在国子监肄业,也可以选官授职。 而明朝以监生做官,做得最轰轰烈烈的莫过于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他压根儿就不是从正规科举之路走出来的,全靠老爹的荫监,最后却做到尚宝司少卿、工部侍郎,权倾朝野。 因为这几年朝廷对西北用兵,加大了国子监内“例监”的数量。这次入学的六百多名国子监新生中,有一百多人为“例监”,一百多人是“荫监”,比例看似不大。但在一个国家最高学府内,有小半监生都是关系户,对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声名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明初许多人希望通过入南北两雍来获得参加乡试资格,或者授官,但到弘治年间,科举回归征途。走正常途径历经院试、乡试、会试为官成为普通士子的选择,至于入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