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〇三章 又进囚牢 (第4/6页)
若是怀才不遇,可能会意志消沉就此不问世事,但有些人却因此而愤愤不平,继而成为枭雄,与朝廷为敌。 历史上发动叛乱的豪杰,大多是科场不顺的读书人,因为平头老百姓是没有那种可以号令群雄的见识以及谋略,朝廷设立科举制度,其实就是为了安抚读书人,让读书人找到一种可以获得功名利禄的机会,不至于剑走偏锋。 社会上升渠道被堵塞得越厉害,中下层读书人躁动的情绪越激烈,往往对于王朝的统治者不利。 沈溪大概听明白了一点,或者是他在诱杀宋喜儿时表现出来的谋略和冷静。让什么人觉得他是个“危险人物”,若能科举进仕为朝廷所用还好,若来日一直榜上无名。难保不会对朝廷安危构成威胁。 沈溪揣摩:“说这番话的人,难道是刘大夏?”当即道:“在下只是个本分的读书人。一心求科举。玉娘,还是多说说运粮的事情,有这些天准备,船只人手均已齐备,那朝廷批文方面……是否有着落?” 玉娘笑道:“奴家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有刘侍郎协调,户部今年往南直隶和岭南的春粮,都会交由汀州商会来负责运输。公文已下发到地方,地方官府会予以协助。” 沈溪点头,朝廷发公文给地方,说是让地方协助为假,其实是想告诉背后盗卖官粮的那些人,告诉他们有汀州商会这样一条出货的捷径。 玉娘又道,“沈公子身份既已泄露,这几日内或有人暗中与沈公子接洽,刘大人委命奴家跟随沈公子左右,以幕僚身份出现。” 沈溪看了看玉娘的男装装扮。不像是仆从,倒好似风度翩翩的君子。沈溪稍微尴尬了一下:“玉娘莫不是准备与我……同进同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