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〇三章 又进囚牢 (第2/6页)
可戴不下。” 沈溪与苏通见面没用太长时间。因为接下来将是一段时间的等待,放榜会在三月初。殿试则是在三月中旬。 考生一般会等到会试放榜后离开京城,对于苏通这样本身才学就不出众的应试举子来说,考完会试就该准备回乡了,至于是直接回乡继续寒窗苦读,还是游山玩水之后折道返家,又或者是等待朝廷放任官员,都由举人自己选择。 很显然,苏通觉得自己还年轻。断然不至于说放弃科举之路,他还准备至少参加三四届会试,到四十岁左右不中,才会放弃科场,接受朝廷委任为小吏。 在苏通与沈溪会面时,不时有举子过来询问考试情况,沈溪一律以“不过尔尔”应付,别人只是觉得他年少气盛,口出狂言,根本就不会想到他竟然能答出“四子造诣”这么生僻的题目。 寒暄完毕。苏通带沈溪又去见了一些举子,从他们的反应看,情况都一样。叹惋,可惜,再是对出题人程敏政的愤恨。 “……这等题目,就是放给翰林来做,也未必能做得出来,却让我等举子来应答,岂不是强人所难?” 在这些举人看来,自己只属于士族阶层的底层,尚未有机会接触到太多高深学问的书籍。若是能跻身翰林院,多读上几本书。或者才能知悉那些生僻的学问。 考试之后,关于四子造诣的考题。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就算知道题目,让他自己去找,他也找不到题目到底出自哪里。 有人说是出自《退斋记》,可这本书,偌大的京城都淘换不出几本,要想读到这么生僻的典籍,最起码家里藏书要过万,这对于普通举子家庭来说根本不切实际。 沈溪这一天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