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小水利计划 (第4/6页)
制变革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也取得一系列可观成绩,对于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水利在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的深层变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在一些根本观念乃至理论上,实现了突破。 对于如何使我国农村水利走出困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水利、农业经济,有利于农民的基本生活、生产,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这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必须肯定的。 目前,一些体制改革的方法与试点,还面临不少具体的困难。这是因为过去我国的农业水利体制,不仅是新中国计划体制的产物,更是几千年传统农业水利文化的产物,不要以为简单地形式地搬走了计划体制,就自然而然带来一个市场经济的春天。 诸如防洪、灌溉等中国的水利,基本上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和政府组织行为,将其退化为简单的企事业运作,难免损伤民众、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农业水利的过去和现状,是中国历史、文化和实际国情的必然。在建设和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不能忽视深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问题。 马克思说过,我们在谈到水时,是和土地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的水问题是如此,中国的也是如此。综观几千年中国水利史,不了解土地制度的变化,就不可能懂得水利兴废的真正奥秘。现代的土地关系的变化,必然也影响水利兴衰、体制的变化。农村土地依然分散,小农的水利就很难实现组织合作与现代化。 县镇和农村今天面临的是,基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