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三章大事件(二) (第2/5页)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现状之间的矛盾,但是世情、国情、社情已经并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党抓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必须有相应的调整、提高、充实、完善。” 全场再次掌声雷动。 “如今,在重庆这样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的特殊直辖市,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尤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始终抓好‘民生’这一根本问题,积极主动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的。我们需要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换句话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针对有些同志可能担心改善民生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我看是不会的。其实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发展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发展。有关部门算过一笔账:未来3年投入2000多个亿,可以带动内需至少3000个亿;今年完成民生投入800多个亿,就可以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除了巨大投资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之外,我们也需要寻找其它的朝阳产业,作为我们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同志们也很清楚,我们市虽然是老工业基地,但说实话我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都并不雄厚,境内媒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也不丰富,另外,我们市深居内陆,这也限制了我们工业的发展。以重工业主打,先天不足。这个不是投入多少资金就可以硬拉起来的。” “有同志就会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