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折中 (第2/5页)
本上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大明中后期的时候在江南地区一年的商税银子仅仅只有可怜的几千两,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偌大一个富庶的江南地区,一年的商税银子仅仅只有几千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人逃税是何等的严重,在他们的眼中估计根本就从来没有交税这个意识。 朝堂之上每当有人提出要征商税的时候,比现在的况还要更加糟糕,兵部尚书马文升提出大同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 内阁三阁老之一的谢迁都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除了逃税之外,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垄断大明对外的贸易。 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自古以来都是远销海外,根本不需要说运到欧洲去,即便是运到朝鲜、倭国、南洋等地区去,利润就已经极为可观。 实行严格的海,一般的商人根本就不可能出海,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士族、大商人可以出海,从而形成垄断,而垄断就意味着暴利。 大明朝廷和皇帝虽然穷的叮当响,但是江南地区的士绅大族,盐商、海商等等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扬州地区,富商为了争花魁的时候,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扔出去,一掷千金说的就是他们。 对于这种况,刘健也很想要改变它,朝廷没钱,什么事都办不了,皇帝没钱更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现在的弘治皇帝还好,只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