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分卷阅读4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7 (第2/4页)

人的皇帝,所以这经宴最多是业余学习的课堂。

    明初之时,在位者勤政好学,讲学虽未制度化,但于圣学尤为宽容。

    但是到了英宗的时候就有变化了,因英宗以冲龄即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柄政,感于身负幼主教育之重责大任,上疏请开经筵。

    始制定经筵仪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皇帝御驾文华殿,不过如果太冷或者太热的时候,则暂免学习。

    颇有开公共课的意思。

    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除每月三次的经筵外,尚有日讲,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讲官或四或六,每伴读十余遍后,讲官直说大义,惟在明白易晓。

    日讲仪式较经筵大为简略,或称小经筵、小讲。

    经筵讲学自此制度化,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主要是儒家思想教育。

    这等于是给皇帝上课了,皇帝的老师,当是帝师,可是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是帝师,怎么办呢?

    只能视之为先生,平民百姓家还得给先生束脩呢,皇帝家怎么办呢?

    总不能都赏赐吧?大明朝的皇帝都很抠门儿的,继承了朱元璋这位老祖宗的抠门门习惯,不给钱,给什么呢?请他们吃饭!

    这吃的就是御膳了。

    宫中不缺食物,更不缺rou食,先前说过,翰林院清贵也清苦,能吃一顿经宴,是打牙祭了,而且经宴吃不完,是可以打包带回去的!

    关键是,能有这个荣幸的人少之又少,这四菜一汤,已经有了经宴的规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