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6 (第2/4页)
称为“哈剌基”); 但是在后来的考古学中发现,元代的那些酒名字翻译过来,就叫“酒露”。 “不过酿酒太耗费粮食了。”万通不同意道:“酒露现在一坛五斤装的就要十两银子。” 吴有为咋舌,这么贵呀? “而且军中不许饮酒。”万通更打击吴有为了。 “你听我说。”吴有为道:“酒精呢,是一种比酒露的.... 还要厉害的一种.... 药酒!" 吴有为尽量解释的清楚一些,让万通能够理解。 其实酒精在后世,已经研发出了工业酒精。 工业酒精后来多用发酵法,因为这个省钱啊,一些废弃的东西,他们拿来做酒精,原材料本身就很便宜。 糖质原料(如糖蜜、亚硫酸废液等)和淀粉原料(如甘薯、玉米、高梁等)发酵; 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唯一工业方法。 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 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经水解(用废蜜糖作原料不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提纯成 95%的工业乙醇,只不过吴有为现在知道,这个时代没那么精准,最多能得个 70%的就不错了,将将够消毒的规格。 能得个 75%都得是最好的了。 医用酒精这个度数在古代已经很高了。 不过吴有为也说了:“这医用酒精因为是药用的东西,不能喝,一喝就双目失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