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7.郯城白柳 (第2/4页)
银铺、绸缎庄、粮行、盐铺、木器行、南北货行、杂货店、寿材铺、书店、药铺、酱园等商号各自只有一家,很显然这是各家都事先约定好的,互不侵犯彼此的商业领域。 酒肆倒有两家,只是其中一家主要做早点和午市,另一家则做晚市和夜宵,某种意义上,同样是为了避免竞争的存在;至于所谓的半掩门私窠子,应该也不会开在大街上,估摸着,在那个小巷子安家呢! 此外,靠近城门处,也有人在露天贩卖鱼rou菜蔬的,还有几个在卖簸箕、条箱一类的编织物件,于是朱由崧走近了拿起一个筛子看了看,问道:“这是藤编吗?” 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朱由崧的问题,贩卖的当地人笑了起来:“这位公子爷,这不是藤,而是柳,本地的白柳那可是驰名远近的,早在三国年间就是贡品了!” 朱由崧当然不信土人的自吹自擂,但柳条这两个字让他心思一动。 没错,按照兵仗局那边打听来的消息,明代配置火药的木炭以柳条炭为第一,其余木种制取的木炭都被认为有杂质,用之配属火药,火药的品质是不如柳条炭为原料的火药的。 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理论数据作为依据,但问题是现在朱由崧没有办法进行成分分析,以检核明人的说法正确与否,因此只能暂时采信明人的经验了。 所以,既然郯城这边以植柳贩柳出名,而朱由崧又要以徐宿等地为未来重要基地,因此,是不是可以在郯城大规模收购柳条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