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3 (第3/4页)
具和餐具,这些都占了小头。 十七箱的货物,值得欣慰的是,瓷器占了整整十二箱,丝绸只占了五箱。 当然,秘色瓷这样的高档瓷器只有两箱子,其他十箱都是比较普通的青瓷和白瓷,还有一些很好看的陶器。 虽然是说是普通,但是现在拿到外面上拍,随随便便一只小碗,就可以换到一栋不错的小房子。 此外,也让徐迩好好领略了一下唐代的丝绸工艺。 五箱子丝绸,其中有一箱被人翻动过,少了一些,想来是被那些遇难船员用了。 丝绸虽然一直放在箱子里,但是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发部分都已经变成碎片和渣渣了,只有一小部分还能见人,但是也断成了十几段,做衣服是别想了,徐迩寻思着,这要是捐给国内的博物馆,说不定还能换两面小红旗,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丝绸都这么惨,还是有两匹丝绸保存的非常完好的。 安史之乱之后,唐代得丝绸出要出产地,从之前的北方转到了南方,这个时候江南道越州的“缭绫”、宣州的“红线毯”都成了名重一时的高级丝织品。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他所写的一首诗中,描写那皎洁精美的缭绫“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即花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在另一首名叫的诗中,诗人用“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的诗句,来形容红线毯的松厚柔软。 之前学唐史的时候,徐迩虽然看到了诗人用华美的诗句描述这两样丝绸,但是对于它们为什么这么好依旧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直到现在,徐迩看到放了将近两千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