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8 (第2/4页)
是真的,萧起反而要感谢赵崧。他将夏王朝的倾颓可能引发的连锁伤害,降到了最低,夏朝和之后的梁朝,近乎就是平稳过渡的。 所以,萧起这辈子会努力当一个好皇帝,尽他上辈子没有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他也会保护好赵崧一家。毕竟这种“朕要当一个好皇帝”,只是他自己的美好愿望,能不能成功,会不会适得其反,谁都不知道。 吃完饭,休息两炷香,也就是大概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太监又敲锣了,晨练开始。 夏朝的制度跟明差不多,但没有明重文抑武到变.态的地步,也不崇尚那种白面书生,英武少年郎才是大众审美。勋贵都要求子弟文武兼备(→_→能不能做到就要另说了),从下层靠科考提升上来的家族也会给儿孙请个武师傅教导,晨练中又练的只是基本的动作,孩子们肚子里即便有怨言,可也都能跟得上。 晨练结束,他们就直接被带去上书房了。不过没立刻开始讲学,大家喝一杯温蜜水,落一落汗水,讲学的翰林这才进来。 但凡入翰林院的,至少都是往年科举的前十名,文才是不差的。夏朝的规矩,不入翰林则不入内阁。翰林不一定都能入内阁,可进不了翰林院的,九成九进不了内阁。听起来翰林挺高大上的……但翰林是真穷啊! 大家族出来都还好些,能让家里接济。寒门出身的,大概也就每年春日大祭的时候,皇帝赏赐百官,他们家里能尝到一点rou味了。 所以,皇帝让他们来给一群孩子讲学,除了几个脑子坏掉的,其余翰林都极高兴。一则他们虽然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