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初心不改 (第3/4页)
高,普通百姓走遍全城每一家粮店,都找不到平价粮。因为之前有良心的商户,都被挤死了。” 这种观点与众人所想相反,却又不会超出他们的认知,毕竟这是发生在身边的事。 普通人的思维是从正常的自由经济角度去分析,那么在海州开盐场,再把食盐运到内地来卖,除掉其中的人力、运费、商税各种支出,赚大钱的概率很少,顶多小赚或者不亏。 然而,沈清婉直接告诉大家,盐和粮食一样,是可以形成垄断的。 只要抛开良心,各大盐商形成默契,cao控住定价权,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盐和粮食一样都是必须品,不吃盐等于慢性自杀,这也是为什么任何王朝都不敢放开盐市的原因,除了丰厚的盐税之外,市场一旦被垄断,极其容易出乱子。 “大小姐,盐比不粮食吧?粮食有丰有减,盐又不用看天吃饭,每年都能产很多,压手里不就赔大发了?” 夫妻俩第一次公然站在不同的一方,白明理微微侧身,不敢去看媳妇那边。 其他人见状觉得有乐子,纷纷去看沈清婉的脸色,却发现她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白芨跟着笑了,见想说的话题已经被人引了出来,便接过了话头,“明理说的是实情,但你们要清楚,能产多少盐同样是盐商说了算,盐卖不上价不产就是了。” “诸位,咱不能把人想得太好,地荒了遭天谴,盐田荒了谁去管?等到大户控制了水陆运输,把车船握在手里,盐会变成胡椒,连私盐贩子都会销声匿迹。” 这涉及到一个盲点,以前贩私盐损害的是朝廷的利益,当官的不会那么积极去抓人,一两石的规模还抵不上抓人的花费呢,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