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初谈赋税 (第2/4页)
一半。之所以还有一半功效,是因为这个政策本就是用来防止百姓成为流民的,而百两的价格普通人买不起。 大兴立国将将两百年,问题属实多了点。 “孙大人,这里没有外人,你给我交个底,宁水那些大户平常都交几成田地的税?” 孙县令差点就被口水呛到,完全没想到大小姐来了个大拐弯,直接问出这么致命的问题。 发现自己额头上的汗珠怎么都擦不干净,他索性破罐子破摔,老实回复,“大小姐,田地里面的门道很多。秀才、举人的免税田,开荒的新田,减半的山地,佃给老百姓种的地,想要藏太容易了。” 白芨有心理准备,对这个回答也不惊讶,少缴税意味着能多留银子,人的心里都有杆秤。 “宁水县,失去土地的百姓多吗?” 孙县令觉得这官实在难做,大小姐每一句都能要人命,偏偏还是以最平常的口气说的。 “您刚来那会,差不多有三成百姓靠替别人种地为生,自从红薯出现之后,这部分人边开荒边种,情况好转了不少。” 白芨估算了下,刨除话语中的水分,减去不种地的城里百姓,再忽略掉短短四年带来的微弱变化,宁水县起码有大几千的百姓丁点地没有,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就算有地也不多。 “孙大人,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早就登记造册的土地会一直存在,并且随时间降等级,良田变中田,而报到衙门的新增土地,大家都只是意思意思? 由于衙门不可能去统计出每块田的收成,也丈量不了一个县到底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