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76节 (第4/6页)
田地,亦或是减少人口。” 显然,黄福不懂什么叫做“工业化”。 所以下意识地就认为,姜星火解决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过对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减少人口,而非传统的抑制兼并。 故此,黄福的话语,从他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在农业时代,哪怕是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无法想象,工业时代的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法想象全国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非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无法想象,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在田间地头里劳作,而在工厂里。 甚至于,连准备跟他抬杠的刑部尚书郑赐,都在心里认同了黄福的观点。 郑赐虽然能力在六部尚书里垫底,连李至刚都不如,但其人的见识和阅历却并不差。 郑赐同样知道,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历朝历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会让国家失去税源,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稳定发展。 从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饱经战乱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视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晓得不抑制田地兼并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知道归知道,郑赐还是准备杠一下。 毕竟党同伐异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但还没等郑赐开口,跟黄福颇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赞同了起来。 “黄尚书此言差矣。”夏原吉摇头道。 黄福诧异反问:“为何?” “废除田地独有,亦或是废除租佃关系,都是不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