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第四卷)】(336-337) (第7/17页)
知道的是,朱熹不但是最重视沉括着作的科学价值的,也是宋代学者 中最熟悉内容并能对其科学观点有所阐发的一人,「日月之说,沉存中 中说得好,日食时亦非光散,但为物掩耳」。 「朱子言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 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王守仁仍是不解,丁寿并未给出让他满意的答桉,「沉存中虽与晦翁之说多 有契合,但其‘理’并非朱子所言之‘太极’。」 「小弟怕是教兄长失望了。」 丁寿懒洋洋地躺在船头,「朱子格物致知为穷天理,成圣贤,小弟既有口腹 之欲,又有寡人之疾,不晓太极天理,入不得圣贤。」 「食色性也,晦翁也将饮食男女视之为天理,但贪美食,三妻四妾,便是人 欲了。欲多伤神,倘一国之君如此,社稷更是危矣。岂不闻吴王好剑客,百姓多 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王守仁道。 「朱子言仁义礼智,君臣父子俱为天理,称三代以天理行,却不知天下人谁 又愿回三代之世。」 作为键盘侠出身的丁二,喷起儒家集大成者的朱熹毫无心理压力,反正周围 又没别人,过了今夜二爷的说的话一句不认。 「上古之世,贵为帝王尚腓无胈,胫无毛,天下人无所争,故其不争,三代 圣王栉风沐雨,若不作功业,何以能成天地万物?不计得失,何以能有仁义?」 「东周列国,群雄并起,凡有血性,皆有争心,黎庶苦不堪言,若无功业之 念,何有百家争鸣之盛况?秦国‘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