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5 (第3/4页)
者以次粮霉粮调换赈粮,特别贪婪的,索性只拿出一点出来意思意思。说到底,奉旨意发放赈粮的差事其实是肥差,钦差们只要想,都能从赈粮中得到好处。当然,也有一心为民的,比如古典名著里的包青天在陈州放粮。 不过郑钰铭没想做包青天,他没有将漪姬搜刮来的粮食,再无偿发还给老百姓,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将粮食交到百姓手中方式。那就是在王都城内和周围田庄附近,招募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都城改造和修建水利,使老百姓以劳力换取粮食,每日的劳动报酬和预备兵们一样,也是管吃管喝后可以领到五斤粟米,同样是用粮券代替粮食,十天发放一次。 郑钰铭坚持给干活的百姓发放粮券,而不是直接发放粮食,也有用意在内。郑钰铭和楚朝辉虽然算掌握了吴国大权,可是手上可用的人实在太少,南埠和山谷抽调来的一部分识字奴隶和平民,因为地位关系,只能充当小吏。如今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识字的贵族阶层。 郑钰铭为了防止发放粮食环节出现贪污现象,就用粮券来预防这一现象,因为指定兑换粮券的粮店由郑钰铭完全掌控,只要拿着粮券去兑换的人有不妥,粮店的人会记下报告给黄钟,黄钟马上会让情报处进行调查。这样一来,想钻以工代赈空子的官吏马上就会显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 郑钰铭使用以工代赈粮方式进行建设,既可以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又可以集中到大批的劳力进行基础建设,而且参加劳动的劳力劳作时,主观积极性很强,即使工地上监工不多,也很少有怠工现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