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5/7页)
北魏初立国之时,都城平城几乎是天选之地,很好地均衡了鲜卑往北掌控草原,往南控制淮河以北大片土地。 但在百年后,草原上柔然已经归服了北魏,无力翻盘,南边的汉人也在三长制、均田制的推广下,完全纳入了北魏的统治,再想越过淮河,图谋淮河以南的南朝,平城这个位置,便显得太偏远了。 话是这么说,可当萧君泽骑在马上,来到这座北魏经营了近百年的雄城时,还是能体会到为什么鲜卑权贵不愿意迁都了。 看看这雕梁画栋、看看这牧场庄园,看看这骆驼牛马成群的市井商铺,这里是草原和中原贸易的中枢,已经形成了完整经济圈,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是数十年形成的习惯,说搬就搬,谁来赔偿他们损失啊! 冯诞带着萧君泽来到了冯府,将他安置好后,便一头扎进父亲的治丧大事之中。 萧君泽倒也没打扰他,而是在撰写注音的书籍。 如今的汉语发音和后世区别甚大,需要重新琢磨拼写方式,他的想法是,胡音汉注,就是不解音,只解字。 后世百里不同音,一个地方的人甚至很难听懂隔壁省的话,只要字是相同的,华夏就必然同文同种。 当然,生活也不全是工作。 每当他坐在院中,焚香写书之时,院外就会冒出三个小萝卜头,两男一女,在假山、门柱、花坛后交头接耳,有时候还会一起滚出来,像三只鼹鼠,现形时还会相互指责。 这是冯家的小辈。 “他们三人,”当忙完了父亲的丧事,冯诞些惆怅地和他说起这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已经定亲了,都是宗室女子,至于三娘,她已经是上了玉碟的太子妃。” 萧君泽有些不太喜欢:“太子已经十五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