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3/6页)
正见识是什么是朱门酒rou臭,好在,并没有到路有冻死骨的程度。 做为皇帝,元宏在道德上无可挑剔,除了时常上头领兵南下之外,他在使用民力一事上十分慎重,但封建王朝,皇帝的仁德,能照耀到的底层,太少了。 各乡族正在努力深耕,当初迁都向南,元宏给鲜卑八姓、帝族十姓都赏赐了足够的田地,供他们繁衍生息。 这些土地大多在平城、关中、洛阳、河东等地,算是鲜卑的心腹之地。 如今离迁都已经快十年,新的一代人已经成长,便需要新资粮,以前,北魏对这些新生代的处理方式,便是征伐四方,以武德分高下。 于是,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北魏渐渐统一了北方,北方除了高句丽国,不是被灭就是称臣——如果不是辽西走廊如今的沼泽实在过不去,高句丽怕也是跑不掉的。 所以,北朝最大的对手,就是南朝,但南朝的体量,也不是北方一口就能吃下去的。 如今,没有战争来转移矛盾,这些矛盾便被堆积在国内,元宏有足够威望时,自然会暂时蛰伏,可一旦元宏的控制力下降,便会一个又一个地冒出来。 其中第一个,便是宗族。 元魏宗族也是要繁衍生育的,朝廷已经没有那么大的蛋糕分出来了。 元宏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趁着把北魏改成华夏正统的时间,将自家的开国太祖从十四世祖、在平城建立代国的拓拔郁律,改成了六代前的魏国开国皇帝拓拔珪。 这一下子,就把自己六世以前亲戚王爵,全砍下去了! 不得不说,这法子还挺有效果。 只是,拓拔郁律那一辈下来的亲戚,非常不悦就是了。 他们成了反对汉化的先锋军,这次与柔然同流合污,也有他们的背后的影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