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_第18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8节 (第4/7页)

秦皇汉武到了后世,最后成了千古一帝。倒是在当时人眼里,保住南宋国祚的高宗,反而评价和他的父兄齐名呢?

    萧衍看陛下似乎又在走神,无奈地轻叹了一声,陛下总是不喜欢理政,但国之大势、方向却又能从细微之处查出端倪,加上各地宗室,早就被萧鸾杀得差不多了,如今皇权反前所未有的稳固下来。

    世家大族都忙着的开垦岭南之地,种蔗出海,还有推广那从襄阳而来的两季稻子,高层的权利分配才刚刚过去六年,老人未故去,新人未长成,加上修法之后,朝局也十分稳定,私下里占田拓地的小小波澜,也影响不了朝廷大局。

    这种无为而治,正是萧衍以前梦想追求的,如今骤然得到,反而有种隐隐的不真实感。

    回想这一路,陛下举重若轻,也不知他什么时间才会起兵,完成一统南北之业,将汉人沦陷了两百余的江山,从胡人手中夺回。

    想到这里,萧衍工作的更加努力了。

    ……

    萧君泽自然不知道自家最倚重的萧尚书心里弯弯绕绕。

    他在看从襄阳寄过来的信。

    先打开的是崔曜的书信,飞鸟虽然传消息最快,但那是紧急消息,内容有限,而襄阳汇聚过来的消息,才是最完整的——足足有一本书那么厚,信里汇聚着南北朝各地的物价、天灾、人事,还会把相互印证,比北朝皇帝知道的还多。

    毕竟襄阳总纳八方来客,消息最为灵通。

    崔曜在正文里习惯性地问安后,便说起襄阳最近扩大的产业,如今襄阳的原材料除了羊毛外,正在向南朝转移,因为北朝的矿、盐、毛料、甚至于过河费,都在持续上涨。

    原因是如今西域丝路通商,洛阳依靠丝路之财,加上坐拥襄阳、草原行商要害之利,开始重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