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1节 入川不易 (第2/4页)
,孟之祥对他不熟悉,但张江为他打探出来,此为原四川制置使赵彥呐被削职后,朝廷命李埴为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入川主持大局。 李埴字季允,丹棱人(四川眉山),文简(李焘)第七子也,学者称为悦斋先生,其兄为李壁。 他是绍熙庚戌进士,文名极盛,与李焘、李壁两父子被蜀人把他们比作三苏。 李埴的大作是他主持编著了《皇宋十朝纲要》,是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廷大事。 这点要称赞中国的皇帝与文人,历朝历代的君臣均治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新朝皇帝必为前朝修史,以示自己是正统,而文人记载历史,则是薪火相传! 相比之下,外国有岂有历史,阿三是神造世界,神可不管世人,阿三的历史还得参看中国人对他们的一言半论的记载,受儒家文明影响的东方各国王朝都会治史,而西方则更显“高明”,他们参照中国的历史,自己去编造历史---有史料,但无实物。 中国人老祖宗,可是为后代子孙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与记载的历史书是“账物相符!” 西方神奇的是,他们“记载”的历史与中国对应上,并且往往比中国同时期的历史还早上那么一丢丢,如此表示西方文明早过中华文明。 至于西方文明的实物? 无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