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 寿宴(下) (第3/7页)
“天乐七年,阉人宫中乱,到底什么内幕,如今已无人讲得清楚。”李少俅仗着自己是龙君,胆大议论,还提及“内幕”二字,不知平时侯永是不是常在帝王面前如此,“阉祸之后,皇爷爷罢朝一旬有余,期间皇爷爷虽处理过政务,但未与任一朝臣当面商议国事。” 既然是内侍谋害皇上,君王受惊或是受伤,均有可能,但是再久些不能出面,那天下人就要担忧国运安危了。 “宫内有传说,无迹可寻——百官见不到帝王,仅有当时的吏书闵乐麟自文和殿入宫两回,宫廷内外却均无记载。”李少俅叙述的语气越发神秘,想来侯永不会以这口吻讲,那只能是他揣测了情状,“若是师傅在宫里,听见这样的传闻,不会好奇吗?” “圣上于休养时召见尚书议政,算不得奇事。”不留记录肯定是陛下授意而为,陆琰耐下心,听他再说。 “传闻不止于此。”得不到赞同,少年撇撇嘴角,再接再厉,“据说闵乐麟从宫里带出去了一样东西一个人,后来才招致灭族大祸。” 宫闱秘闻多是茶余谈资,不可多信。闵相灭族之事,虽有皇帝忌惮的主因,但下手的是后有陆琰的李恭,那时的陆祭酒可不知道这所谓“一样东西一个人”。陆汝尧总觉得李少俅话里有他,可又找不到痕迹,只能不绕路先问道:“于是,秦幼贞证实了吗?” 陛下听这一问,恍然不悦,直道:“我这才见识了秦樾在刑部大牢里硬脾气——他可不愿说——所以真有其事!” 这副热衷于二三十年前捕风捉影的少年神色,看着如同无理取闹般惹人厌烦。闵乐麟的倒台,陆琰认定了都是他的功劳,促成父子同心片刻,难能可贵;但现在有人告诉他,他尚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