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_第0037章 姚昌辉又在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037章 姚昌辉又在行动 (第3/5页)

足国内对技术升级的需求。除了大力引进化肥和化纤生产设备,满足人民对吃和穿的基本需要,剩下的资金就已经很少了,那么再引进其他生产设备的时候就显得很有些捉襟见肘。

    这个世界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面对有限的新的生产线和新的技术,各地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去积极争取。

    这带来了国内各地方工业发展竞争的白热化,毕竟只有成绩好的地区才能拿到最新的设备。

    另外,为了弥补这43亿美金的外汇缺口,国家鼓励各地努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对能够创造更多产品和外汇的地区执行政策上的倾斜,对那些勇于担当的干部大力提拔。

    这也就造成了像机床这些重要生产设备的进一步紧张。

    1979年还跟后世不一样,这个时代可没有大规模举债的先例,以伟人的胸怀,他也只敢执行43亿美金的引进计划,为的就是防止老百姓承受太多的经济压力。毕竟在共和国建立的时候那真是一穷二白,敌人撤退前,将国库里面的所有黄金和外汇都拿走了,还扔下了数百万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

    所以现在国家手里的那么一点点的外汇,都是大家前几十年勒紧裤腰带,一点儿一点儿地攒出来的。

    也因此伟人才自豪地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家实现了既无外债也无内债。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才敢再一次拉开了对外开放,引进高技术装备的序幕。

    受此影响,这个时期的企业恨不得将手里面的设备用到极致,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几十年前的老设备,只要是不坏,能运转起来,都会想办法使用。

    作为主管地区工商业的副主任,他对生产设备抓的非常紧,恨不得将一分钱分成八瓣来花。每次会议上,他都要强调国家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