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9章 (第3/3页)
十余万,史称“以雄百蛮”。 他以替袁尚收复失地为借口,数次袭击大汉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记载于《资治通鉴》) 关于远征乌桓这项决策,不光后世有争议,哪怕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反对。那十万户被蹋顿劫走、沦为奴隶的幽州百姓,对于很多贵族、士族来说,什么都不是,劫走就劫走了,无所谓的。 曹cao决定采纳郭嘉的建议,征讨乌桓王蹋顿。 孔融还嘲讽曹cao:“曹公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都可以一并讨伐呀!” 十万户百姓的水深火热、生死存亡,和偷盗牛羊这样的小事相提并论…… 曹cao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校事官赵达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使大儒郑玄的门生、山阳名士、御史大夫郗虑出面构陷孔融。孔融被关入廷尉诏狱,等待判决。 廷尉郭鸿数次给曹cao写信,为孔融鸣冤。所谓的“蔑视国法”,子虚乌有。所谓的“行迹可疑”,孔融每次喝醉酒,喜欢让替刘协守卫宫门的虎贲士坐在身旁,也并不是在进行什么密谋。原来这个虎贲士长得像蔡邕,孔融阴阳永隔的友人蔡邕,每逢思念故友的时候,聊以慰藉。 然而曹cao态度坚决,一定要惩戒孔融。 于是,郭鸿辞官还乡。廷尉的“廷”,有直、平、公正的含义,廷尉郭一连出了七个廷尉(大汉最高司法官),自有家训一一治狱贵平。哪怕郭鸿对孔融没什么好印象,也不会放弃公平公正的原则,办理冤假错案。他宁可不当官,也不能明知是构陷,还要为虎作伥。 愿意审理孔融的人并不难找,孔融还是被罢免了官职。作为圣人之后,他闲居在家,照样宾客盈门,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殊不知大祸将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