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_第384章 一拍即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一拍即合 (第5/6页)

福分?说句逾越本分的话,抚尊老大人,您还是唤卑职杨木林吧?”杨森的回答,十分得体。

    既守着部下的本分,又没有让玉柱难堪。

    一旁的周荃,不由暗暗点头,这位杨道台,即使达不到八面玲珑的程度,至少也有七面玲珑了吧?

    关系拉近之后,才方便说体己话。

    玉柱问清楚了偏沅全省的各个水系走向之后,便留了杨森在抚衙,陪他一起用午膳。

    席间,酒过八巡,菜过二十味。

    大家闲聊的时候,玉柱是响当当的状元郎自不必说,陪客的周荃也很坦率的说了,他是已革举人的事儿。

    在周荃的频频邀饮之下,杨森喝到了五分酒意,微熏,手心开始出汗,但脑子还很清醒。

    “不瞒抚尊,下官乃是康熙二十八年殿试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唉,无资格进庶常馆,分发到省,从知县开始熬起,这么二十几年下来,总算是有所小成,可堪告慰严父慈母矣。”杨森满是感慨。

    杨森表面上说的是较为满足了。

    实际上,在官场上打混了二十二年之久,才混到了四品道员。

    基本上,若是朝里没有大靠山撑腰,杨森的官运也就到此为止了,绝难再上层楼。

    怎么说呢,康熙朝的潜规则,四品及其以下的官员,寒门子弟还可以靠着才华加勤奋,勉强爬得上去。

    类似布政使和按察使,这种省级大员,除了特例之外,都要先看出身。

    先论是否在旗。其中,满洲旗人最优先,蒙古旗人其次,汉军旗人又次。

    汉臣之中,直隶的优先,江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