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 (第8/12页)
,倭国每十年都朝贡一次,若是沾上边就算了,那大明朝廷才是最大的通倭。 大明在月港的明令是禁止商舶前往倭国通商,但其实每年从月港都会流入大量的倭银,倭国的白银是大明亟需之物,只是做买卖,一般不做处置。 陈璘斟酌了一番说道:“朝廷责令权豪之家交甲弩,苏州葛氏偷偷藏了起来,将这些甲弩一并售卖给了倭人。” “该死。”朱翊钧听闻,嗤笑了一下,果然如此,要不然缇骑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愣是要抄家了。 这是不稀奇,辽东副总兵赵完责督办甲胄军备,辽东北虏、建奴都有了大明的布面甲,上面还有大明工匠的铭文,只能说该死中的该死了。 朱翊钧和陈璘又聊了很久南衙的事儿,才示意缇骑们把船抬出去,运到天津卫,让陈璘回松江镇便是。 因为要见外官,今日的廷议顺延一日,皇帝今日没有御门听政,只有讲筵之事。 “先生如何看待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这句?”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 “彼时列国征战,礼崩乐坏,天下无仁义可言,故此言之。”张居正还是他讲学时候那个态度。 脱离任何时代背景去讨论言行,那都不是践履之实,都是强行附会,当时孟子是为了劝仁义,至于霸道,那会儿天下遍地都是霸道,还用孟子去详细谈论? 张居正稍微斟酌了一番说道:“陛下,臣有进言。” “先生请讲。”朱翊钧点头说道。 张居正俯首说道:“《礼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臣为世宗肃皇帝实录总裁,查得嘉靖初年,世宗皇帝曾诏敕吏部,言:学政败坏糜烂,责成吏部,将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