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_第九十八章 图穷匕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图穷匕见 (第10/14页)

体系的主要原因和目标,之所有这个目标,是以为那时候的主要矛盾和现在不同。

    那时候大宋灭国百年,大明新立,需要万国来朝增加凝聚力。

    万士和所说的也是大明对外关系三个纲领。

    第一,柔远人,贸易是实现外交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重文德,重要的是使夷国畏威怀德,实现文化上的王化,而不是武力统治;

    第三,轻征讨,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取武力征伐的手段,实现部分政治羁縻就足够了。

    比如永乐年间征伐安南国设立交趾,不是交趾黎越僭朝反复挑衅,设伏伏击了大明护送陈天平归国的五千军士,也打不起来。

    万士和面色奇怪的说道:“当时的矛盾是大明新立,急需要万民所向,也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有怀柔远人、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目标。”

    “永乐年间亦是如此,彼时靖难征伐,天下无宁,万里海塘诸国躁动,需耀武扬威,所以才有七下西洋,大明军容耀天威。”

    “天恒变,地恒变,人恒变,道亦恒变。”

    “嘉靖年间与隆庆年间的开海,矛盾又变,大抵就是谭司马所言: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意正如此。”

    矛盾在变,目标也在变,手段也在变。

    矛盾主导了万物的循环发展。

    嘉靖年间的严格海禁和隆庆年间的开海,符合事物发展的特征,谭纶在《条陈平倭善后未尽事宜疏》中,说的很明白,海禁越是禁止,则矛盾越深,聚啸的人就越多,越是不让私自贸易,则会掇夺生事儿。

    “呀,万尚书也读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