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讲解贫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第2/5页)
我反推启明先生的祖上,上溯五代六代一定有当官的,或者家资富有。” 郑会长批驳我:“有些人说十代以内都是贫民,你如何解释?” 我朗声一笑:“这里‘十’是虚指,贫则生变,这是历史规律。你去翻翻中国人的族谱,谁的家族十代都是贫民?那族谱是谁主持修的?总要有名望,有钱的后人来修吧?” 郑会长想了想,点头道:“你这个说法也对,过去的家族基本上修了谱。” 刘启明说:“万先生果然厉害。我一直对人都瞒着这段历史,既然你说出来了,我就放开讲吧。”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情是这样的,一百多年前的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他的祖先刘子桂,南京城里的茶叶富商,也跟着太平军冲出城外。 听到这里,郑会长问:“怕湘军误杀?” “不是,因为太平军进了南京,刘子桂为了保护自己,在半勒索半主动的情况下,支持了太平军的军饷。东王府为此授予刘子桂‘通传’一职,赏赐铜牌,意思是对他这种听话商人给予保护。” 郑会长说:“哦,懂了。他捐了钱,就上了朝廷的黑名单。” 刘启明说:“对,我祖先刘子桂早就被湘军列为‘资敌头号软骨商人’,抓到了要杀头的。所以只好带着家人,趁着战乱冲出城外,求一条生路。” 听到这儿,我摆摆手,叫刘启明不要再说了。他望着我。 我说:“后面的我来说。” 郑会长不解地问道:“你来说?” 我点点头。接过话头说道:“刘子桂逃出城,家人在逃跑的过程中失散。他隐姓埋名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